三叉戟

领域专家的成长记录

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resources:books:tcpip-01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resources:books:tcpip-01 [2025/01/18 13:42] jackiezresources:books:tcpip-01 [2025/01/18 13:51] (当前版本) jackiez
行 7: 行 7:
   - 卷3-TCP事务协议,HTTP,NNTP和UNIX域协议   - 卷3-TCP事务协议,HTTP,NNTP和UNIX域协议
  
-## c1-概述+## a1-概述
 <blockquote>协议的定义: 国家事务或外交场合的正式程序或规则系统.</blockquote> <blockquote>协议的定义: 国家事务或外交场合的正式程序或规则系统.</blockquote>
 不同厂商,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之间也需要进行数据交换,它们也需要一系列通用的协议来完成指定任务.所以就需要TCP/IP参考模型. 不同厂商,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之间也需要进行数据交换,它们也需要一系列通用的协议来完成指定任务.所以就需要TCP/IP参考模型.
  
-## c2-internet地址结构+## a2-internet地址结构
 ### 表示IP地址 ### 表示IP地址
 大多数用户所熟悉的IP地址,是IPv4地址,一般采用点分十进制。 大多数用户所熟悉的IP地址,是IPv4地址,一般采用点分十进制。
行 47: 行 47:
 子网掩码中某位的0表示IP地址的对应位与一个地址的<wrap em>主机号</wrap>部分对应. 子网掩码中某位的0表示IP地址的对应位与一个地址的<wrap em>主机号</wrap>部分对应.
  
 +## a3-链路层
 +### 3.1 引言
 +链路层的目的是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(即PDU),在L2链路层可以携带一些IP辅助协议,比如ARP.
 +TCP/IP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,即该层所处的局域网,它于网络硬件类型有关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 +  * 有线局域网,如以太网(Ethernet)
 +  * 城域网(MAN),如ISP提供的有线电视和DSL连接
 +  * 有线语音网络,比如支持调解解调器的电话线
 +  * 无线网络,如Wi-Fi
 +  * 基于蜂窝技术的各种无线数据服务,比如HSPA,EV-DO,LTE和WiMAX(即电话运营商提供的)
 +这几种以第1,4和5种最为常见.
 +在L2层,我们使用帧(Frame)来与其他层的PDU进行区分.帧格式支持可变帧长度,范围是64Bytes到1518Bytes,上限称之为MTU(最大传输单元).
 +关于帧最小为64Bytes的解释,有兴趣可以点开看一下:
 +++++ 折叠部分 | 帧大小
 +最早的以太网是10Mb/s,为了能让发数据的站知道哪个帧发生了冲突,将一个以太网的最大长度限制在2500m (此时使用4个中继器Repeater连接5个500m的电缆段).
 +这里就需要加点物理知识了,电子在铜线中的传播速度约为0.77c(c表示光速,学过高中物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),则64Bytes采用10Mb/s线缆传输时,用时为
 +$64\times 8bit/ 10 \times 10^6 =51.2 \mu s$
 +最小长度的帧能在电缆中传输约11000m $51.2 \times 10^{-6} \times 0.77\times 300000000 m/s=11000 m$
 +如果电缆最大长度限定为2500m,则一次往返距离为5000m
 +一个输出帧的最位位(比特)在所需时间后仍处于传输过程中,这个时间是信号到达位于最大距离的接收器并返回的时间,如果这时检测到冲突,传输中的站能知道哪个帧发生冲突(即当前正在传输的帧),这里该站会发送一个干扰信号来提醒其他站,然后启动一个随机的二进制指数退避过程(Back-to-N)
 +++++
  
 +### 3.2 IEEE802 LAN/MAN标准
 +以太网标准是1980年首次发布,并在1982年加以修订,第一个常见格式的以太网是10Mb/s以太网,被IEEE采纳被经过轻微修改成为802.3标准.
 +它的结构是,一个或多个站(即主机)组成的共享一个电缆段的区域.因为线路共享,为了减少冲突,采用了CSMA/CD机制,可以协调哪些计算机可以访问共享介质,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或同步.
 +CSMA/CD的处理流程如下:
 +
 +待补充 
 +
 +## a4-地址解析协议
 +
 +## a5-internet协议
 +
 +## a6-系统配置_dhcp和自动配置
 +
 +## a7-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
 +
 +## a8-icmpv4和icmpv6_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
 +
 +## a9-广播和本地组播_igmp和mld
 +
 +## a10-用户数据报协议和ip分片
 +
 +## a11-名称解析和域名系统
 +
 +## a12-tcp_传输控制协议_初步
 +
 +## a13-tcp连接管理
 +
 +## a14-tcp超时与重传
 +
 +## a15-tcp数据流与窗口管理
 +
 +## a16-tcp拥塞控制
 +
 +## a17-tcp保活机制
 +
 +## a18-安全_可扩展身份认证协议_ip安全协议_传输层安全_dns安全_域名密钥识别邮件
 +
 +接下来是第2卷,内容是TCP/IP的具体实现,它有32章之多.
 +
 +## b1-概述
 +
 +## b2-mbuff_存储器缓存
 +
 +## b3-接口层
 +
 +## b4-接口_以太网
 +
 +## b5-接口_SLIP和环回
 +
 +## b6-IP编址
 +
 +## b7-域和协议
 +
 +## b8-IP网际协议
 +
 +## b9-IP选项处理
 +
 +## b10-IP的分片与重装
 +
 +## b11-ICMP_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
 +
 +## b12-IP多播
 +
 +## b13-IGMP_Internet组管理协议
 +
 +## b14-IP多播选路
 +
 +## b15-插口层
 +
 +## b16-插口I/O
 +
 +## b17-插口选项
 +
 +## b18-Radix树路由表
 +
 +## b19-选路请求和选路消息
 +
 +## b20-选路插口
 +
 +## b21-ARP_地址解析协议
 +
 +## b22-协议控制块
 +
 +## b23-UDP_用户数据报协议
 +
 +## b24-TCP_传输控制协议
 +
 +## b25-TCP的定时器
 +
 +## b26-TCP输出
 +
 +## b27-TCP的函数
 +
 +## b28-TCP的输入
 +
 +## b29-TCP的输入(续)
 +
 +## b30-TCP的用户需求
 +
 +## b31-BPF_BD分组过滤程序
 +
 +## b32-原始IP
  
  
  
  
resources/books/tcpip-01.1737175358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5/01/18 13:42 由 jackiez